长株潭一体化升级 三市一体化形态清晰

发布时间:2009-01-13     作者:博建策划

2009年01月13日07:56 潇湘晨报


     昨日开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我省将着力推进长株潭“区域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市场体系、社会发展”等六个一体化进程,这让长株潭三市一体化的形态再一次清晰起来。


  六个“一体化”,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它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昨日,记者采访了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区域布局一体化:进一步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


  今后长株潭城市群将进一步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化开发区主要是长沙河东中心城区、湘潭河西城区、株洲河东城区等老城区产业功能区,包括三市人口与生产要素高度集中、发展受到限制的城市地区、三市规划中的旧城改造地区、城区城市土地置换地区、“城中村”和“村中城”地区等。重点开发区,主要是长沙河西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长沙星马新城、株洲河西城区、湘潭河东城区,包括三市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农业高新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以及三市区域内的重点城镇、三市城郊交错带等。


  基础设施一体化:


  1998年,我省就编制实施交通同环、能源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划。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又提出,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今后我省将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新五同”建设,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构筑强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平台。


  产业发展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长株潭城市群将统筹支柱产业发展,建立优势地区牵头、跨市分工协作的机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服务中心、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走出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城乡建设一体化:长沙向南,株洲西拓,湘潭东扩


  “长沙向南,株洲西拓,湘潭东扩。”长株潭三地将加快城区相向发展。长沙,立足城南新区,积极向南拓展。株洲,依托株洲大道,加大西拓力度;沿长株高速,发展龙头铺镇,北上与长沙对接。湘潭,加快易俗河东扩、改造天易高速湘潭段,与株洲对接;依托九华镇,向北发展呼应长沙。在城市功能上,长株潭三市将完善市政公共设施并推进全面对接,发展新型社区,营造人居环境;加强路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梯次发展。


  市场体系一体化:


  长株潭三市将以推动三市要素和商品的无障碍流动为目标,通过加强设施和制度两大建设,实现三市交易同城化。根据规划,将建设三市统一的市场和公平的就业制度。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三市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互联、电子化、网络化,稳步推进三市贷款一体化和长株潭商业银行建设,统一建设征信体系。鼓励三市在国企改组时相互进入,建立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新企业。此外,还将推进三市商品市场一体化。合理调整商贸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在城市中心和交通结点建立一批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


  社会发展一体化:


  长株潭三市将以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着力推进三市科教资源共享。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社会发展一体化,构建繁荣、和谐的新型城市群。


  长株潭三市将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普及中小学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突出解决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就读问题,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鼓励优质中小学跨市发展,建设一批在省内外有竞争力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加大各类科技投入,建立三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培育全省科技创新源头。大力推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及低保资金的市级统一归集和发放,探索建立一体化社保机制。


  长株潭基础设施一体化(“新五同”)内容概要


  交通同网


  全力打造内外畅通、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到2010年,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达50%以上,中心城区达70%以上,换乘距离不超过150米;公交专用车道长度不少于线路总长度的40%;公共汽车平均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公共汽车准点率达到90%以上。


  能源同体


  建设强大、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长沙电厂、湘潭电厂二期及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以天然气代替燃煤锅炉,发展燃气和双动力公交。到2010年,三市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居民燃气管道普及率达到60%左右。


  信息同享


  在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建成数字化高速信息传输网络,打造长株潭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化。实施三市通信同费和区号统一,实现通信同城。实现三市“一号通”、“一卡通”、“一码通”。


  生态同建


  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共建安全的生态环境体系。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每500米距离建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心公园、小游园、绿化广场;城市新建区绿地率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5%,旧城区改造后绿地率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


  环境同治


  通过一体化的环境治理,共促三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湘江流域治理,控制排污总量,建立湘江长株潭段横断面控制标准。到2010年,所有县城都必须建成一座以上规模合理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三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